綴白裘/校讀後記 の変更点

Top/綴白裘/校讀後記

*校讀後記 [#jb0d532d]

我這次點讀這部&color(green){綴白裘};,雖是大膽的嘗試,却處處出以謹愼小心的態度;我們費了兩年有餘的精力與時間,才完成這書的點讀和排印的工作。我們在點讀和排印前所遇到的困難;(一)是不易得到一個完善的版本作底本;(二)是不易決定一個較好的關於戲劇的排式。

我們所搜集的本子共計三種:

>⑴&color(green){重訂綴白裘全編};,&color(navy){乾隆};四十二年新鐫,&color(navy){四敎堂};梓行。全書分十二集,每集四卷,計四十八卷。有圖像,每集卷首有序,惟初集是一篇合集序。(以下稱甲本)

>⑵又一刻本,計十六册,只有兩篇序:一篇是和甲本中同樣的合集序,一篇是&color(navy){乾隆};二十九年春月&color(navy){松陵};&color(navy){李克明};的新序,為甲本所無。此書沒有印行的月日及發行之處。(以下稱乙本)

>⑶&color(green){最新改良綴白裘全傳};,&color(navy){上海};&color(navy){啓新書局};發行,石印本。計十二集,每集四十八卷。有圖像。(以下稱丙本)

這三種本子比較的結果,覺得丙本完全是依照甲本翻印的;因為所有甲本錯誤之處,丙本差不多是同樣的錯誤。不過丙本的錯誤更多罷了。例如:

>初集&color(green){一捧雪};――一八九面第六行:『多應是三人語能成虎』甲本是曲文,丙本誤入賓白。

>二集&color(green){爛柯山};――一七○面第十二行:『他不住的叫夫人,尋不出爺爺』。甲本是曲文,丙本亦誤作賓白。

又如:

>〔尾〕今朝享盡人間慶。看笏滿牀頭奪勝;更添御札淋漓翰墨馨(。三集&color(green){滿床笏};――一三一面)

這一段重要的尾聲,丙本竟完全脫漏,自然是很大的缺點。我們因為不曾發現丙本有比甲本的長處,以後也就不用來互校了。

乙本各劇的次序和甲丙兩個本子完全不同:旣不依次分集,又不分卷。如&color(green){琵琶記};之&color(green){稱慶};&color(green){逼試};&color(green){分別};&color(green){長亭};&color(green){辭朝};&color(green){規奴};&color(green){訓女};等二十六齣,原係陸續選在各集裏面,而乙本卻依劇本全本的次序編在一處。其餘各劇都照此例。但我們覺得這樣的重編實在大可不必;因此書初集為&color(navy){玩花主人};所編,後&color(navy){錢德蒼};(&color(navy){沛思};)增為十二集,原係一種戲劇的選本,自然仍照原來的編次。

因此,我們便決定用甲本作底本,而以乙本互校。乙本上的錯誤固然不少,不過依照乙本校正甲本之處却也很多。例如:

>二集&color(green){玉簪記};――二一面第一行:『待姪兒卽刻就行便了』之『待,』與第三行『待姪兒去謝謝各房姑娘』之『待』甲本均誤『侍。』

>三集&color(green){紅梨記};――二五二面第八行:『倉卒趨承,』『趨』甲本誤超。

>五集&color(green){獅吼記};――一六三面第二行:『幸喜今日還無人看見』一句,甲本誤作曲文。

>九集&color(green){九蓮燈};――四八面第四行:『………為主忘身堪羨,』甲本無『主』字,但此字實不可少。

像這樣校改,自然還不止此,這裏不過舉例而已。

我們採用甲乙兩本互校的辦法,實在改正不少的錯誤,可是在校讀中仍然免不了許多的困難。所以我們只得又參照以下兩種曲本。

>⑴&color(green){六十種曲};,&color(navy){汲古閣};藏本,計六十本。

>⑵&color(green){納書楹外集曲譜};,&color(navy){乾隆};壬子春鐫,納書楹藏板。計十八本。

參照&color(green){六十種曲};校改的約有四五十處,茲舉數例如下:

>三集&color(green){紅梨記};――二四一面第八行:『………不減&color(navy){少君};&color(navy){德耀};。』『少』甲乙兩本都誤『文。』

>三集&color(green){紅梨記};――二四五面第二行:『………他是&color(navy){青};&color(navy){齊};少俊名四達,』『他』甲乙兩本均誤『也。』

>四集&color(green){琵琶記};――一五三面第八行:『當年俺爹娘叫我讀書………』,『俺』甲乙兩本都作『先』,似不甚好。

>五集&color(green){獅吼記};――一六八面第八行:(貼舉杖打小生),甲乙兩本均無,但此六字實不可少。

參照&color(green){納書楹外集曲譜};校改的約有二十餘處,亦舉數例如下:

>四集&color(green){尋親記};――九五面第七行:『………放他脫離。』『放』甲乙兩本均誤『殺』。

>五集&color(green){宵光劍};――一二二面第七行:『俺怎肯戀棧豆………』『豆』甲乙兩本都作『頭。』

>五集&color(green){宵光劍};――一二八面第十二行:『………惱,惱得俺氣轉噎。』!『噎』甲乙兩本都作『來。』

我們除了有根據的校改外,還有些明顯的錯字,我們都盡量的改了;至若懷疑的地方,都一字不改。書中的俗語土話,大都重音不重義,我們都不更動。

本書的排式,在付排前,我們曾費了許多商量,然後才決定『曲文』『賓白』一律用五號字排。為使讀者一目了然起見,曲文都是頂格排,賓白則排上低三字下高二字。凡曲文中夾着短的說白,便用〔 〕表示。例如:

>&size(20){【川撥掉};】};休執戀,請前行,莫久延。論興衰貴賤,由天;論興衰貴賤,由天。嘆滄海與桑田,幾翻變遷。把離愁且放寛。(生)這離愁怎放寛?我身似秋霜難苟延!我的忠心,鐵石樣堅!――(曲文)
>【川撥掉】休執戀,請前行,莫久延。論興衰貴賤,由天;論興衰貴賤,由天。嘆滄海與桑田,幾翻變遷。把離愁且放寛。(生)這離愁怎放寛?我身似秋霜難苟延!我的忠心,鐵石樣堅!――(曲文)
>(小生)請哥哥放下節旄。(生)&color(navy){李陵};,――賓白――初集&color(green){牧羊記};二一面若要我折節延年,若要我折節延年,〔也罷〕,拚一命死在眼前,(合)把離愁且放寬。這離愁怎放寛?――曲文中夾說白

在這部書點讀完畢,未曾付排之前,(一九二八年)承&color(navy){程健行};先生為我細細的校讀了一遍,提出了不少的問題,在付排中又為我解決了許多疑難;但不幸這書還未排竟,&color(navy){健行};先生便一病不起了!(一九三○年三月)我在這裏對他表示敬意和紀念。

這書的校讀以及標點的錯誤,自然是不免的,請讀者不吝指敎!

RIGHT:&color(navy){汪協如};。一九三一,九,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