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劇/第四劇場

Top/中國劇/第四劇場

第四劇場

一劇場

中國劇場。俗曰戲園子或戲館子。南北各地。又有茶園之稱。例如丹桂茶園天樂茶園天仙茶園春桂茶園。近年以來。上海劇場。大加改良。舞台之名。甚爲流行。丹桂第一舞台大舞台新々舞台天蟾舞台。皆新式劇場也。北京往年創建之新式劇場。名曰第一舞台。去歲築造之改良舞台。謂之新明大戲院。

永久與臨時

劇場有永久臨時之別。名都大邑及貿易商埠。咸有永久劇場。時常開演。此以北京爲最多。大小劇場共有二十二三所。次爲上海。共有十五六所。京滬兩地。爲代表南北劇場之中心點。他若天津。亦有六七所。漢口有五六所。而各省々城大邑。及商港等處。各有三四所。或一二所終歲開演。歌舞弗絶。合計全國劇場。至少亦有四五百所之譜。

以上所述。係永久劇場。外有臨時開設者。或於寺廟。或於市街。或於村落。或爲祭祀。或爲祝典。或爲營業上。臨時添設一種簡單之劇場。聘伶演劇。期滿即行解散。

所在地

凡劇場無論何地。多設在繁華場所。邊鄙之區。間或有之。此因交通便利易招觀客故也。

北京劇場。以正陽門外大栅欄爲中心。上海劇場。以前英租界四馬路爲中心。

該兩處最爲繁華。且與飯館妓樓。相距不遠。

北京大栅欄。劇場有四所。其附近尙有五六所。城內東安市場一區。劇場有二 所。相隔極近。鼓樂喧闐。亦大觀也。

上海四馬路。劇場有四五所。其附近尙有二三所。城內城隍廟傍有二所。

天津以三不管爲中心。劇場有三四所。此外日本及各國租界。共有二三所。

漢口劇場。以華界爲中心。外國租界。亦有劇場。共計五六所。

廣東。西關長堤。有劇場三四所。

二劇場之外觀

劇場建築。多係樓房兩層。較之普通民家。屋頂頗高。巍然屹立。但其樓房。設在三邊。中間空濶。毫無設備。北京劇場。門首有二大木柱。塗以黑漆。高聳左右。有一大匾額。懸在中央。題曰某々茶園。有劇時。每日高懸紅色木牌于門首。或揭旗於屋上。以爲標凖。或於門內。陳列二三砌末。如大鎚大旗樹木等類。以示其演唱何劇。進門一二折。即達劇場。

前所述者。係舊式之劇場。近年建築之上海新式劇場。及北京之第一舞台。建設之法。採用華洋兩式。面目嶄新。多係樓房。或三層。或四層。巍然聳空。輪煥宏麗。門前繞以鐵栅。防備頗嚴。

三前臺

中國舞台。俗曰前台或戲台。突出于劇場之中央。離地高三四尺。純成方形。面積約自十七八方尺。至二十方尺。表面敷置磚瓦或木板。前端左右兩隅。各有大圓柱。塗以黑漆。屹然高聳。柱間高橫鐵桿一根或二根。(距台面大約一丈)以便演習武藝。舞台前面及左右。繞以欄干。高約尺餘。後面隔板壁。接續後台。其左右兩端。各有小門。幅約四尺。右曰上場門。左曰下場門。舞台頂間中央之板面。切開一孔。大約方三四尺。其形不一。名曰天井。是助優伶嗓音之反響。並便演武技也。而普通舊式之劇場。不設環台。台面三分之二。充演劇之場所。三分之一。爲場面之坐處。與日本之能樂舞台。頗有相似之處。

舞台之裝飾

舊式劇場。舞台之上。裝飾不多。台面敷花樣毯布。板壁上懸綢緞製之刺繡幔布。中央備置大鏡一面。其傍有書聯兩幅。其上懸有大匾額。又上場下場兩門上。亦均懸小額。而舞台前面之兩大柱面上。懸有長聯。匾楹所題之字。均係有關於演劇者。其筆跡亦頗不俗。

廣和樓及其他

茲將北京廣和樓廣德樓三慶園天樂園文明園各劇場所懸之匾額。及柱聯之文字。列舉於左。以示閱者。

*廣和樓

大額 盛代元音 小額 揚風 扢雅

柱聯 學君臣學父子學夫婦學朋友彚千古忠孝節義細細看來謾道逢場作戲 或富貴或貧賤或喜怒或哀樂將一時離合悲歡重重演出管教拍案驚奇

*廣德樓

大額 和平以廣德音是茂

柱聯 忠義昭千古試看一片丹心當振今世 霓裳詠同日共聽九霄餘韻久在行雲

*天樂園

大額 洞天樂境 小額 始作 曲終

柱聯 指掌宏圖講孝說忠借衣冠演出炎凉世態 明心寳鑑尙廉崇節憑面目作盡古今人情

*三慶園

大額 霓裳三疊 小額 翔風 起雲

柱聯 假像寓眞情邪正忠奸試看循環之理 今時傅古事衣冠粉黛共貽色相於斯

*文明園

柱聯 强弱本俄頃願同胞愛國正宗此日漫談天下事 古今無常理結團體文明進步他年都是戲中人

惟文明園。係清末之建造。一切設備。稍異向昔。大小匾額。付之缺如。柱聯辭句亦新頴。惹人注目。

四後台

後台或謂之戲房。(日本所謂樂屋)多隔板壁。與舞台後面相接續。其構造。多沿舞台。成長方形。面積依劇場之規模。固不一定。長六七丈。廣二丈左右。其連續于舞台之處。特高二尺餘。其餘平坦。地面。或敷磚或不敷。其高處。即爲演劇中優伶來往或演次齣之各脚扮裝後休息之場所。中間接壁。備有後台老板所用之椅桌。桌上有一木鑲小石之屛。高五六寸。廣一尺。名曰戲規。演劇之時。列書戲碼。以便優伶。

優伶房室

各優伶拌裝之處。並不特設。所有脚色。在後台一隅。從事裝束。頗極混雜。若有特別名伶。導入別室或樓上。以示優待。上海之改良劇場中。有時爲二三優伶特設拌裝房屋者。

粧場與劇神

優伶裝束之場所。設備簡單。且不雅潔。唯有二三不凈之棹椅。並列一隅。棹上備有各種顔色盒硯筆刷子等。外有衣箱帽箱大小戲具。佈景所用之雜件。及刀槍旗旆假樹等類。並列一隅。頗極複雜。此外不設浴室。又後台必祀劇神。優伶出入。對之行禮。

五座位

觀劇之座位。分爲樓上與樓下。樓下接近舞台之處。俗謂之池子。或曰正廳。樓座之下。謂之廊子或邊座。如報館記者席警官席。及座客休息室。並無何等之設備。而座位之總數。大約自六七百人。至一千二三百人。新式劇場。有容二千人以上者。

包廂

樓上之座位。謂之包廂或官座或樓座。每一間。隔之以板壁。共計有十四五間。每間前面。有備置茶具之橫板。後面有櫈椅羅列。大約可坐十人或十四五人。又樓座之一隅。在後台上者。謂之倒關。

池子

池子面積。大小不一。普通劇場。成四方形。長約四五丈。乃至六七丈。北京戲園。多排列狹長之棹櫈。雜然相接。頗極狹窄。座客極不舒泰。又京中一二劇場。及津滬漢口等處之戲館。池子中。備有方棹及椅子。以謀觀客之便。又池子之一隅。接上場下場兩門之處。謂之小池子。

六附屬房屋

附屬劇場之房屋。有櫃房票房茶房衣包房寫戲報房等。各有管事。辦理專務。如日本劇場普通所有之特別茶館。絕無此等設備。唯有時附近之飯館。特爲顧客。代辦一切事宜。

七新式劇場

上所述者。皆係舊式劇場之設備。上海今日之新式劇場。及北京天津近來之改良舞台。與之大異。一新面目。其建築。概倣西式。房屋之外部。多係磚瓦砌成。舞台用回轉式。多使用種々戲具佈景幔幕。(舊式劇場每各齣演畢不用幔幕)舞台之前端。稍成圓形。如左右兩大圓柱大鏡大小匾額鐵桿。全然無之。前台後台。稍爲整齊。有時特爲優伶。設備粧室。場面諸人所坐之處。亦皆不碍顧客之視線。採光通氣。亦極注意。座位。對於舞台。成半圓形。前低後高。以便觀劇。樓房。兩層或三層。座數總計。有二三千人之譜。其中有時設記者席或警官席。又有賣品所。並可隨便飮酌。

八劇場概評

新式劇場。採光通氣。頗爲注意。電燈及其他之設備。無大缺點。已如上述。至舊式戲館。則場內之光線。極其缺乏。白晝昏暗。雨日尤甚。池座後面之人。殆不能辨上台優伶之眉目。且使用電燈者極少。點大洋燈者多。亦有時用汽灯。然不論何灯。至不辦呎尺後。始行點灯。此誠有碍觀劇也。

劇場與寫眞

余往年曾居南京。屢入劇場。從事拍照。以資研究。惟因場中極乏光線。故攝影之事。不能如意。十數張寫眞中。成績稍佳者。不過有二三張而已。通氣方面。殆無設備。壞壁破障。任風所吹。座客群集。場中空氣。頗不淸潔。殊如嚴冬時。絕無爐火。寒氣徹骨。

苦痛與危險

中國劇場。除改良舞台外。設備不完。夏熱冬冷。有碍攝生。近年以來。夏日特設風扇或電扇。嚴冬備有爐火。惟其大半。徒取形式。毫無實効。而中國人士。因衣鞋關係及一種習慣。炎暑沍寒。感之不甚苦痛。(夏時有赤背者警署禁之不行)故據西人所談。中國劇場。因音樂喧闐。武工猛烈。座席狹窄。夏熱冬冷。入場觀劇。不獨甚不愉快。且以爲係一極大苦痛及危險事。舊式劇場宜速改良者。不一而足。近日雖有人主張改良。因習慣所囿。實行至難。

九佈景與戲具(附衣裳冠帽等目錄)

中國劇場中所用之背景及大小戲具。俗曰砌末或戲具。特稱背景曰彩。近年以來。特稱背景。曰佈景或彩片或畫片。新式劇場演舊劇時。尙用若干佈景及戲具。舊式戲園。佈景戲具。用者極稀。雖然演戲不用佈景戲具者。是亦中國戲劇之一特色也。

簡陋之佈景

中國戲劇。不用佈景。已如前述。有時使用佈景。其製法。亦極幼稚簡陋。又極亂雜。試舉二三實例言之。如以紙或布。貼付木板。繪一山形。或並列木板二三。以藍布或黑布。繪城門之形。或貼布于木框。加以彩色。即爲樓閣。或於木板上。繪以佛像。此外殆無足言者。

至新式舞台或特別劇場。稍用佈景。每演一劇。排列種々畫片。以添景致。惹人注目。惟其畵法。尙未精巧。往往有不合劇情者焉。

簡單之戲具

所有戲具。其製法亦甚簡單。其中使用最多者。爲長方形之几案及椅子。重積之。或爲山。或爲城壁。橫置之。則爲壇。或爲門屝。千態百狀。不遑列舉。而貼紙於木板。畫線書字。既爲石碑。二根竹竿木棒。垂以彩布。則爲臥床。或二根短旗低垂者。則爲轎子。短旗繪車輪者。即爲馬車。他如櫂形。馬鞭。或書酒舖客店之字號。或村名之旗斾。紙布所製之獅子虎兎鶴龍蝴蝶。又如燭台酒瓶杯茶器硯大木鎚棺材假人扇子。並刀槍旗傘燈籠棍棒。均爲戲具中之最重要者。

各劇與戲具

茲將普通所演各劇中使用之佈景及戲具。列舉于左。

  • 四郞探母 宮院 關門 中軍帳 令箭 鞭 寳劍 手栲
  • 三娘教子 機房 家法 書包 書
  • 桑園寄子 山形 坆形 桑樹 線香 衣包 血書
  • 空城計 琴 城門 酒壺 寳劍 羽扇 箒 旗鞭
  • 天水關 關形 山形 香案 刀鞭 羽扇 奏章
  • 硃砂痣 燈 銀子 鏡 婚書
  • 搜孤救孤 法場 孤兒 大堂 酒壺 紙錢 鞭 刀 酒杯
  • 捉放操 大堂 村莊 牢獄 猪 客店 鞭 劍 酒壺 刑具
  • 文昭關 關形 舟 王府 劍 燈 笛 魚羹 鞭 鏡
  • 李陵碑 碑 弓 劍 旗 槍 衣冠 掃塵
  • 新安驛 床斾 門市 招額 酒壺 酒杯 鏡 燭 刀 槍 毒酒 水
  • 紅梅閣 船形 山形 鬼火 扇子
  • 蝴蝶夢 棺材 孝堂 蝴蝶二 鬼火 盆 紙錢
  • 梅龍鎭 酒店 銀扇 面盆 手巾 抹布 酒壺 酒杯 海棠花
  • 𧈢蜡廟 廟形 香堂 扇 刀 槍 棒 棍 袖箭
  • 四傑村 村莊 刀 劍 鞭 佛門顔額
  • 小放牛 牛 鞭 笛
  • 白水灘 禮擔 棍 手栲 鎗 火彩

台上所用之物。有火彩者。於演劇中。或人之將死。或陰鬼妖怪之出現。或劍戟相摩。斬人如草。或火燒人家之際。有一人。在台之一隅。投下一種火彩。此物係松脂粉末所製。若能巧妙投之。火光燦然。燿照台上。極爲美觀。其技拙者。有時途中消滅。殊覺掃興。

衣箱與盔頭箱

各劇場。必備有種種木箱。收藏戲衣冠帽鞋靴。及大小種種戲具。普通分爲大衣箱二衣箱三衣箱盔頭箱及雜衣箱雜具等。茲將於某劇場實地調查之結果。列舉目錄。以示閱者。

大衣箱 共十一個

富貴衣一件 平金緞蟒十件 男女平金紅黃緞蟒二件 平金緞開廠五件 平金紅緞宮衣一件 平金紅黃藍緞帔六件 藍八卦衣一件 銹花緞褶子十件 紅藍緞官衣二件 五色斗蓬盞件六件 洋緞褶子二件紅加官蟒一件 平金古銅蟒二件 平金黑綠蟒二件 老宮花衣四件緞宮毛衣一件 綉花道袍六件 古銅褶子二件 青洋緞褶子三件 白褲襖一套 外套子四件 老斗衣二件 洋縐青衣二件 青洋縐褲子三條 花素洋縐腰包四條 素洋布腰包三條 洋縐大坎肩二件 小坎肩一件 小襖四件 褲襖子三套 襖子一件 藍布褲褂二套 象牙笏板 四塊 開廠五件 紅黃女蟒二件 平金胡色坎肩一件 青緞袴衣二套

二衣箱

平金五色緞靠十件 平金紅白緞簡袖二件 平金五色緞馬褂五件 平金紅白洋緞龍套八件 綉花緞袍衣五件 五色素緞袍衣洋緞八件 五色素縧簡袖六件 五色縧子十二條 五色大帶廿六條 青馬褂平金一件 洋緞簡衣七件 龍簡衣五件 花袴衣二套 洋布洋緞袴衣五件破腰包五條 花洋縐袍衣五件 鬼袴子五件 紅彩褲 白女靠一件架包一箇 龍套四件

三衣箱

紅泥卒坎四件 青布袍四件 青紅彩褲三十條 厚底青靴子五雙 辛坎四件 水衣子五件 下手衣四件 背戶耙掌十個 背戶旂十付架杆一個

帽兒箱

翠反正王帽二頂 翠鳳冠二頂 翠耳不聞二頂 帥盔一頂 翠荷葉盔一頂 附子盔五福光一頂 翠七星額子二頂 翠太子盔三頂 翠大額子一頂 文武金勺盔二頂 包巾課子四頂 硬羅帽二頂 軟羅帽五頂軟巾子一堂 小把巾子八個 大把巾子四個 髯口大小二十六圈一堂 玻璃玉帶五圈 五色托頭五個 羅漢頭蓮花燈一堂 大圓籠七個青緞軟羅帽四頂 小把巾子十二頂 大葉巾紅白黃十六頂 青紅藍白軋尾巾四個 八仙巾子十五頂 和尙帽六個 扎巾四箇 黑白帽頭四箇 青托頭五箇 鬼魁星臉三箇 加官財神臉三箇 尾翎二對 老虎頭七個 玉帶五條 大帽六頂 大笛子一對 髮揪耳毛子十三箇 草帽圈一對 髮柳子一箇 紗帽五頂 相紗帽三頂 大小邊樑子一對 火沿一箇 魚照一對 青白蛇軟額子一對 二龍翠篐一箇 翠王帽二頂 大額子二頂 文陽翠盔一頂 半冠一頂 翠大小扎巾課二個 駙馬套一個 二郞金篐四箇 達王帽一頂 架包一箇 小圓籠十二個

雜衣箱

平金紅緞門帘二個 平金紅緞圍棹三個 平金紅緞椅披四個 黃洋縐床帳一個 紅洋縐小帳子一個 五色緞大屠五個 紅白緞標槍旂八個 花雲彩十六扇 全刀槍把子一堂 全公案一堂 加官條子一個 軍門虎旂十二扇 龍虎狗頭形三個 紅椅墊子十二塊 火牌九個 金銀大錘四箇 馬鞭子拾二個 金銀元寳二個 新舊寳劍七把 代二把城練子手靠四箇 假火洋槍十二杆 眞鐵槍六杆 架一箇

戲園自置

紅洋緞帘二個酒斗一個 加官臉一個 煙袋一支 財神臉一個 小馬桶一個 假鴨一隻 紅鬍子一卦 小車衣 牛尿包二個 布衣腰布 扇子一把 牛尿包四個 緞靴七雙 糖羅二個 木魚一個 去鼓二個 紅布小車四對 木桶一個 去翎八支 木魚八個 大帽十頂 和尙衣一件 令旂兩支 老虎臉一個 藍緞大衫一件 木斗二個 白孝袍兩件 美人臉一個 僧衣一件 馬鞭子二根 尿壺一個 馬鞭纓繩十五支 蓆子一床 木元寳一個 猪蘆半片 鎗套一個 猪頭一個 猪肉一塊 猪心一個 猪腿一個 猪肺一個 彩刀二把 卦肉架一箇 紅大拾件 黑包頭十箇 紅小四件 紅包頭十箇 紅褲四條黃綾包頭十箇 黃綾馬褂三件 青羽毛馬卜十件 開义袍十件 元色纕邊軍衣十六件 五色旂十六箇 黑旂十六箇 大帥旂一箇 官兵號衣十件 小條旂二十四箇 大方旂三箇 彩蝴蝶二箇 燈彩云福二箇燈彩云燈十二扇 青水一箇 果兒童八串 花燈十八盞 花園一場 白桃棚一箇 亭子一只 花墻一塊 𡔉琴一塊 燈屛四扇 花盆四只 龍燈一條 水思八件 鳳鶴二只 雙頭人一箇 高脚八對 牛城一場 羅山寺一場 大山一場 雙頭人二箇 彩山二塊 福祿壽三件云壜一只 高撓四付 皂帽四頂 四色大旂四箇 大黑旂四箇 紅西縐大褂一件 黑洋褲八條 藍紗袍一件 黃紗袍二件 黃僧鞋五雙洋草帽十六頂 磽底布靴八件 藍緞春領四條 紅鞭線二件 銅簪十支 假頭罩十箇 假頭髮二十箇 黃綾一疋 紅布一疋 大帽四頂令箭二支 朝帽一頂 去翎一支 醫生牌一箇 金牌十二箇 彩人頭十二箇 金鐲七付 錯中錯全堂彩 豆腐(架板)各一箇 京貨箱一箇搖鼓一箇 夾火一箇 磨子一箇 水缸一箇 彩刀五把 手巾四條老虎灶一座 帽子黃操衣一套 荷叶奎一箇 紅緞旂袍一件一把拿一根 大彩馬一匹 朝珠一付 白棉布水衣十件 花布漏肚衣十件 白布膀襖六件 夏布僧背心二件 鷄罩一箇 藍布包頭紅洋布包頭九條 洋帽一頂 凉帽二十四箇 黃洋布舟 虎頭牌二個 六合縣燈籠十箇 鎗八支 刀四把 大刀一把 明角佛燈一箇白布包頭 地方帽一頂 布馬八疋 油布四張 新中軍帽一頂籐牌四箇 紅洋一條 磁茶壺一箇 黑虎頭帽八頂 弓箭八把 地方帽十六頂 跑馬班一箇 立憲燈籠八箇 招牌一張 櫃台一付 目 蓮彩頭 新壽星頭一箇 龍頭尾一付 小鬼頭一箇 嘉興府宮燈一對 紅布四箇 魚藏劍盆一箇 絨球十箇 大小鬼頭二箇 藍紗帽一頂 翠文堂一頂 翠文陽一頂 紫金冠一頂 全草金一頂 九龍冠一頂 皮馬鞭一支 綢尼姑帽五頂 銅長桿一支 扎巾四箇 修羅漢頭四個

十劇場之組織

劇場之組織。頗極複雜。約畧言之。其中分房東財東前台後台四部。

房東者。即爲劇場所在之地主或其房主。財東者。即爲資本家。提供一切劇衣劇具等類。(房東財東有時一人兼之)前台者。即雇聘優伶。以演劇爲營業者。與財東頗有密切關係。後台者。統率優伶。每日排戲。對於前台。有種種交涉。惟房東財東間。問題甚多。前台後台間。常有轇轕。

前台與後台

前台即營業方面。對於觀客及警署。時有糾紛。蓋以關於優伶戲份劇目及戲碼。與後台發生異議爲尤多。何則優伶要求增給戲份。前台常設種種口實。以謀遞減。於是優伶聲明請假。後台關於劇目及所扮之人物。與優伶及前台。有種種關係。議論屢生。頗極苦悶。殊如有名脚色。戲碼前後。攸關名譽。故關於此事。屢次抗議。若不允諾。仍要求告假。以難前後台管事。而冀達其目的。

前後台之人員

前後兩台。人員甚多。列舉于左。以示大略。

*前台

  • 櫃房 專掌營業。兼司會計。約有數人。
  • 看門 監視劇場之門口者。有數人。
  • 賣票 賣票或徵收戲價者。有數人。
  • 收票 收領票紙者。有數人。
  • 寫票號頭 調查票號者。有數人。
  • 看茶 掌茶水者。有數人。
  • 送座 周旋座客者。有數人。
  • 查堂 調查座客之人數者。有數人。
  • 衣包房 掌管座客之衣帽物件者。有數人。
  • 寫報子 書寫戲報。大約一人或二人。
  • 賣戲 單賣售戲單。大約一人或二人。
  • 雜役 服事雜務者。有數人。

(外有賣售點心報紙煙捲鮮果等物者但彼等對於櫃房提岀捐錢岀入劇場)

*後台

  • 老板 專司監督後台。統率優伶。大約一人或二人。
  • 管事 每日排定劇目。大約一二人。
  • 頭目 主掌雇聘優伶之事。大約二人以上。
  • 催戲 每晨前赴伶宅。示戱碼。求岀演。大約二三人。
  • 脚色 即闔園優伶。
  • 場面 分文武兩班。大約五六人。或七八人。
  • 檢場 常在台上。專司配置佈景戲具火彩。及改穿戲衣。大約頭目一人。助手二三人。
  • 管衣箱 專掌衣箱。大約三四人。
  • 管盔箱 專掌盔頭。大約一二人。
  • 管砌末 專掌大小戲具。大約二三人。
  • 水鍋 專掌茶水。大約一人或二人。
  • 彩匣子 專掌顔料器具。大約一二人。
  • 梳頭的 專掌假髮梳髮事。大約二三人。
  • 看門簾 專掌上場下場兩門簾布之開閉。共有二人。
  • 雜役 從事雜役。

(外有跟包的係優伶自帶之使僕)

劇場經營

劇場之經營。依建築之大小。設備之完否。及戲衣戲具種類如何。其經費大小不一。茲將普通舊式劇場。概算一班。大約如左。

建築費(含有地價)大約一二萬元 戲衣及戲具等費 頭等一萬元 二等七八千元 三等四五千元 棹椅及雜件 大約五六百元

十一戲劇與警察

警察署對於劇場及優伶。掌握一種有力之管理權。北京劇界。由京師警察廳總管之。各區警署。分擔其責。茲將該廳所定之管理戲園規則。及管理戲班規則。轉錄于左。

京師警察廳管理戲園規則

  • 第一條 凡係中華民國欲爲戲園營業者均按照本規則辦理
  • 第二條 開設戲園營業者須將股東及經理人姓名藉貫股分多寡夥計人數戲園地址建築方法取具三家妥實舖保呈遞本廳俟批准發給執照方准營業其原有之戲園已在本廳呈報有案者不在此限
  • 第三條 戲園之建造必先呈報本廳查係建築合法方准給照修盖其賃原有房屋改修者亦須呈報本廳派員勘定
  • 第四條 戲園內除由該管區撥派巡警分班彈壓外該園應暫設軍警官長臨時彈壓座若干以資鎭攝
  • 第五條 戲園內安設客座中間須留縱橫兩路寬以二尺爲度兩廊亦須寬留便道以便往來行走
  • 第六條 戲園內視地方之寬窄定座位之多寡即預備客票若干票上須註明價目若干茶資若干不得于定價外任意加價除設定座位按座賣票外亦不得隨意加票加橙招攬客位亦不得强令加票加座以免擁擠而亂秩序
  • 第七條 看座人對待客位須言語和平並不得于一定之戲價茶資外需索分文其有願用凈面巾願取戲單者此項小費各不過銅元一枚
  • 第八條 戲園如演坤角其後台必須另備一室以便裝束配戲時限定坤角與坤角配齣分台開演不得男女合配俟此戲演畢應即岀園不准逗留以免流弊
  • 第九條 凡經禁止滛邪各戲不得演唱即准演各戲內亦不得岀種々猥褻形狀
  • 第十條 凡新編之戲須先開具詞曲情狀報告警廳得許可後方准開演
  • 第一次已報過者可不必重報以免煩瑣
  • 第十一條 各園每日所演之戲目須于開演前開報警廳其報廳之戲目 與廣告牌報條上務須一律以備稽查
  • 第十二條 各園既經貼出報條列入戱單之戲臨時不得換人換戲倘 因特别事故不能照單演唱湏于本日上午十一鐘前預爲告白免生事端如不先事聲明臨場更換前後台一律罰辦如聽戲者有意聚衆滋閙或抛擲碗盞致岀危險者即由彈壓巡警帶區懲辦
  • 第十三條 台上演戲時除文武場外其他人等不得站立台上觀望
  • 第十四條 凡戲園均准于樓上售賣女座其座位必須與男座分隔不准 攙越女座內看座及伺候茶水人等須均用女僕即男女出入亦須分路另門行走如不能分路行走之園不准售賣女座
  • 第十五條 凡售賣女座之園其池子內及正面樓下座位均須一律改良仿照第一舞台辦法安設座椅正面擺設不准直列令人橫座其未改良之先暫不准售賣女座
  • 第十六條 戲園內向有高聲呌好最爲陋習嗣後正在演唱時禁止呌好以免碍人觀聽
  • 第十七條 詈罵本爲律所嚴禁如演戲人在台上罵人者應照律懲辦
  • 第十八條 自陽歷一二三等月每日上午十一鐘開演下午七鐘止四五六等月每日上午十一鐘半開演下午七鐘二刻止七八九等月每日上午十一鐘開演下午六鐘二刻止十十一十二等月每日上午十一鐘開演下午六鐘止務須遵照限定時刻毋得任意推延致干罰辦
  • 第十九條 凡有在各該園借地開演各種雜劇須由承辦人及各園主先期呈報警廳批准後方准開演
  • 第二十條 凡欲開設女戲園專演女戲者除第八條均適用本規則所規定
  • 第二十一條 從前外城各戲園開演夜戲時各該園于所得戲資內提岀五成捐助貧民工廠經費茲爲體恤商艱起見嗣後一律准演夜戲但演夜戲一夜該園應認捐貧民工廠經費銀元十元每日送交該管區彚送警廳核收其白晝按月常捐仍照常送赴捐局呈繳
  • 第二十二條 違背本規則者均照違警律分別處罰其六箇月以內違犯在三次以上者按律停其營業或勒令歇業
  • 第二十三條 本規則如有應行改訂之處隨時傳知

京師警察廳管理戲班規則

  • 第一條 人民以演戲爲業欲組織男女戲班者均按照本規則辦理
  • 第二條 組織戲班須開具班主姓名年歲籍貫住址班名並取具三家妥實舖保呈報于警察廳俟批准後方准設立
  • 第三條 戲班人數姓名年齡籍貫住址應造册呈報警察廳存案如有移動應隨時呈報
  • 第四條 凡新編之戲須先開具情節曲詞報告警察廳得許可後方准排演
  • 第五條 排演各戲須取有益于國家社會不得排演淫邪迷信有傷風化之劇
  • 第六條 戲班在戲園或堂會演戲時無論久暫均須呈報于警察廳
  • 第七條 集合學戲幼童成班者依本規則第二條第三條辦理該班主對于學戲幼童須以愛護爲主如有虐待情事經該童親屬呈訴或其他報告查實時將該班解散仍將其班主依律懲罰
  • 第八條 自本規則施行後其已成立各班均應遵照本規則一律補報捐稅

北京劇場。分爲四等。每日捐稅。一等六元。二等三元。三等一元半。四等一元。但不演劇時無捐。天津上海等外國租界所設之戲園。亦各有捐稅。多按中國舊例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