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劇/第六開鑼

Top/中國劇/第六開鑼

第六開演

一開鑼

劇場。擇日開演。在北京普通之戲園。必於門內行人能看及之處。陳列雲彩虎狗酒甕橋形牡丹花柳樹石碑等物。即本日所演佳劇之砌末一部分。又門首高懸赤色木牌。以示開演。至開場時。則鼓鑼之音。喧闐盈耳。頗極熱閙。第一齣。曰開台戲或開場戲。(日本謂之三番叟)其所演者。多吉祥戲。例如天官賜福打彈反伍侯等齣。

壓軸與金榜

演劇最後之兩齣。謂之壓軸子大軸子。是劇演畢。音樂忽輟。有二童子。進至舞台之前。行鞠躬禮。以報散戲。而送座客。俗謂之金榜。或曰唱戲的送客。是時喇叭二三聲。座客一齊出園。次將演劇中所見前台後台及場內之實况。順次述之。以示閱者。

二前台之實况

  • 一上場門下場門。各有一人。專掌簾幕之啟放。
  • 二優伶初上台。必出上場門。演畢。必入下場門。
  • 三演劇中。優伶有時出下場門。或同時由兩門出。
  • 四演武劇時。有多數兵士。持旗提槍。出入兩門。(即上場下場)縱橫馳驅。亦壯觀也。
  • 五旗手槍手等。兩人相竝上台。分立左右。
  • 六一劇之初。武將將出時。部下先上台。婦人將出。侍婢先至。
  • 七各劇之初。大抵各脚。聲明姓名。或獨語。或獨唱。又有武將五六人。並立台前。每人順次聲叙姓名。
  • 八優伶有時立於簾內(上場門)唱歌。謂之內唱。又有時後台齊聲高喊。謂之內哄。(武劇時尤多)
  • 九上台之優伶。與簾內之優伶。互相問答。謂之搭架子。
  • 十武將初上台時。大抵每人。屈伸手足。活動腰肢。以示武威。又下場時。右手緊持刀槍。或挾之腋下。突出胸膛。先舉左脚。驀然蹈地。長驅直入。
  • 十一優伶之眼目脚步身段等。必須與場面之音樂相應合。
  • 十二武劇中之跌撲斬伐。混雜非常。塵埃紛起。令人目眩。又旗手及兵士中。有半裸者。殊不雅觀。
  • 十三演武劇。時或高攀欄。桿輕捷如猿。或觔斗數次。快如秋鶻。時有越欄杆落下者。或舞刀使槍。五花八門。使觀衆之精神。爲之一振。
  • 十四優伶有時飛越重積或並列之几案。是比擬踰山或城壁房屋等處也。
  • 十五優伶佇立大柱之傍者。是隱匿其身。避人搜索也。
  • 十六優伶離合雙手。是開閉門户也。
  • 十七優伶之花臉複雜者。非惡人即敵將。盖用以表示心性黠劣之賊將。或蒙古匈奴等異種之人物也。
  • 十八優伶叩頭。着腰于地時。必用椅墊。(俗曰墊)用畢。則由優伶各自擲還。
  • 十九優伶眼角。貼付小紙片。即扮病人或土棍。又褂黑布于頭上。或頰邊貼 付白色細長之紙片。或長垂紙片一束者。即爲死人或靈魂。
  • 二十有被殺者。或怪鬼出現。或夢見死鬼之時。必放火彩。
  • 廿一馬騎成隊出時。在後台內。必吹喇叭。此猶古昔行軍時之號令也。
  • 廿二斬首時。多於後台行之。吹喇叭二三聲。
  • 廿三攝裙折腰。舉足而前邁者。是攀梯登樓。或乘船也。
  • 廿四人死時。必以赤旗或赤布。掩蔽其面。鬼神妖怪出現之際。必有持黑旗者二人出台。
  • 廿五優伶出台。若有間暇時。以袖蔽口。吃茶二三次。以潤其咽喉。
  • 廿六演劇中。優伶有時於台上。背座客。對鏡改妝。或改穿衣服。其時有二三優伶並列。披衣成障。以蔽外人窺視。
  • 廿七演劇中。台上必有一二人。專掌一切砌末。及優伶衣帽。並火彩之事。謂之檢場或走場。
  • 廿八優伶在台吃茶。中等以下。概係由檢場人司其事。中等以上者。則多屬自己之僕役辦理。
  • 廿九每一劇演畢。絕無幔幕。但依音樂之調節。及台上之情形。稍有經歷者。即可判明。

廿三後台之實况

中國劇場之後台。簡單不潔。殆無設備。雖大名鼎鼎之已故譚鑫培。尙坐一隅。破几孤燈。從事裝束。洵屬可憐。至一般優伶。則不論扮裝與穿衣。各在一隅。隨意爲之。其他一部地方。常有上台脚色。出入頗繁。又其傍有將演次齣之優伶。相聚練習。其混雜之狀。不可言喩。茲將其概况。列舉於左。以示閱者。

  • 一後台地方。混雜喧譟。不可名狀。後台老板。坐在一隅。監視一切。
  • 二劇神之前。燒香供花。優伶出入。必行拜禮。
  • 三優伶使僕。肩戴包袱。或手提皮箱。運搬行頭。出入頻繁。
  • 四彼方有洗臉粉飾者。此方有種種裝束者。
  • 五優伶到場。絕不入浴。又無浴室之設備。
  • 六各隅有二三優伶。說白問答。練習劇事。或有人高聲試嗓。
  • 七又一方有二三優伶。集成一團。執手比武。練習劇事。
  • 八優伶裝束已畢者。靜坐各處。以待上台。其位置。按脚色定之。是時優伶。沈默無言。是爲規矩。
  • 九靜坐之脚色中。或有長髯衣冠之大官。或有儒雅風流之文人。或有被甲帶劍之武將。或有滑稽可笑之婢僕。或姦獰無耻之奸人。或眼竪口裂之妖怪。或優嫻淸雅之婦人。或嬌艶多姿之女子。或坎軻不遇淸瘦如鶴之書生。或蒼顔彎腰之老媼。或優柔好色之佳公子。光怪陸離。無奇不有。洵百花爛熳人鬼聚會之活畫圖也。
  • 十優伶演畢。休息一時。即出園歸家。有時佇立台隅。觀他伶演劇。
  • 十一後台重地。本禁外人出入。有時特別顧客。進入後台。與優伶交談。少焉即去。女子出入。自來不許。昔時聞有女子男妝。秘密進來。今無此事。

四場內之實况

  • 一座位方面。亦頗極混雜。熱閙異常。座客坐椅。肩々相摩。出入頗難。若請客時。豫派家人。赴園留座。其他一去一來。隨意入座。後給戲價。
  • 二座客。隨戲碼進行。漸次加多。大抵中軸以後。俄然增多。
  • 三男女觀客。携帶僕婢者不少。女客中裝束極艶麗者。多係妓女。北京劇場。滿州婦人較多。
  • 四劇場內。備有茶點。隨意購買。有花生瓜子糕類。又有種種鮮果。飮酒用飯者。絕對無之。但新式劇場罕見之。
  • 五座客。以極熱之手巾。拭其顔面。
  • 六夏時。中流以下之座客。多脫上衣。或赤肩。或半裸。
  • 七優伶唱歌。唱至妙處。台下座客。高聲唱采。又胡琴拉至極妙時。亦有人呌絕。
  • 八中流以上之優伶唱座。歌客中。有搖頭使扇。或指頭趾端。相和調節者。此皆感有興趣最深者也。
  • 九優伶出台。演唱極劣者。往往有人罵詈。或曰拉倒罷。或曰通。蓋通之一字。爲罵伶之最甚者也。
  • 十演武劇時。舞劍使槍。或觔斗。或盤旋。一至妙處。座客一齊喝采。或抵掌稱讚。
  • 十一演劇至滑稽或狎褻之處。座客一律哄笑。或怪聲呌號。或拍手喝采。
  • 十二座客觀劇時。高聲談笑。或極口爭論。場中騷擾。不可名狀。非留意傾耳。則歌詞說白。不能細聽。但名伶唱至妙處。座客無發言者。極其靜肅。
  • 十三若有人與優伶熟識。該伶時入座應酬。頃刻而去。
  • 十四演劇至中軸後。櫃房派人來。或徵戲價。或收票紙。
  • 十五計算客數者。屢次來往。求其精確。若有可疑者。仔細硏究。認定確否。
  • 十六售戲單者。往來座間。
  • 十七有售點心鮮菓。及煙捲報紙者。來往座間。頗爲討厭。
  • 十八茶役時來。續換開水。
  • 十九有一二僕役。携帶手巾。以供座客拭面。而其傳遞手內。無論樓上樓下或池座。相隔甚遠。擲來擲去。並無舛誤。
  • 二十演劇至大軸。有人將本晩或明日擬演之堂報。貼付場內欄干之下。又配布一種印刷之戲單。分給座客。
  • 廿一中國劇場。因種種關係及多年習慣。有多數無賴。隨意入座。並不出錢。擁擠異常。不可名狀。(外國租界並無是事)他如兵士或巡警。及其朋友等。亦任意觀劇。近年北京。劇場一隅。設有軍人優待所。限制範圍。弊害較少。

五劇評與報章

所謂劇評者。中國從前殆無其事。(但出小册子評論優伶者古來往往有之)淸季以降。報章風行於世。於是戲評時設一欄。民國以來。報館林立。劇評漸繁。迄乎今日。則京津滬楚之間。大小報章。特設一欄。連載劇評。惟其所評論者。頗極簡單。無大價値。惟關於嗓音說白做工各點。簡單着筆。並不精透。如關於戲劇內容。優伶技藝。劇場之構造。舞台之設備。及營業方法諸點。求一詳細批評縱橫論列者。則余未曾覩之。深爲憾事。

迄于最近。有人關於劇場及營業方面。開陳意見主張實行者。然其內容淺薄。無甚價値。

報章與劇評家

今日北京。專門評劇之報章。惟有一戲劇新報而已。上海有圖畫劇報及晶報。至並載劇事花事者。則北京有日知小報消閑錄亞東餘聞等。雜誌則有春柳。至評劇家。近來南北各處。頗不乏人。其中重要者。北京有汪俠公張豂子陸瘦郞劉少少陳優優春覺生聽梨外史等。上海有馬二先生(姓馮)劉豁公周亞父等。凌霄閣主平章菊事。聲聞於京滬。奉天盛京時報。則有穆辰公者。亦著名之評劇家也。